2021年3月11日上午,三馆中心副处级督导鲁晓文以及分管档案馆博物馆工作副主任唐博等湖艺前辈口述历史访谈小组一行四人拜访了我院退休老教师梁琼。
梁琼老师1970年参加工作,13岁参加专业文艺团体并担任主要演员,演过京剧、歌剧等,在艺术舞台上唱、念、做、舞表演多年。原学“青衣”行当,后改“老旦”,曾跟高玉倩、李维康、李小香、杨晓安(京剧,陈少云的夫人)等多位京剧艺术家学过表演艺术,演过多部京剧样板戏和创作剧,较成功地塑造过不少各类不同的舞台艺术形象,整个七十年代几乎都在京剧及歌舞剧舞台上,曾两次被选拔进京为拍摄大型歌舞剧影片《湘黔战歌》担任独唱和领唱(当年该影片中用侗语演唱的民歌曾轰动北京观众)。1979年考入了湖南师大艺术系主修声乐,1983年毕业,同年分配在湖南省艺术学校怀化分校辰河戏科。在此期间,梁琼老师对中南部分地区的剧种、民歌的源流沿革,特别是演唱特点做过大量调查研究,采访了许多名老艺人,向他们学过古装折子戏,主持过多种大型文艺晚会和戏剧汇演工作,为后来从事舞台艺术时间的编排,组织以及戏曲、民歌、歌剧声乐表演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85年调入湖南省艺术学校花鼓科,先后从事了戏曲声乐、声乐、歌剧舞台实践等课程的教学。
在四十多年的艺术生涯和教学实践中,凭着扎实的艺术舞台实践功底,对演唱艺术的表演特点和风格有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和研究,在声乐教学中,特别是戏曲、民族声乐教学理论和实践上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并在深谙戏曲和民歌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借鉴西洋唱法,融汇贯通,逐步形成一种比较系统,规范、独特的在全国颇有影响的湖湘声乐艺术演唱与表演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绩显著。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和获奖歌手,如:张也、甘萍、黄英、瞿颖、陆振远、李畅畅、邓胜利等。正如学生们称赞的那样:“没有梁琼老师昨天对我们的扎实基础训练,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2003年,在学院倡导“以舞台为中心造就人才”的职教改革理念的实施中,梁琼老师作为音乐系声乐专业学科带头人,协助系领导坚持在改革最前沿,率先推出声乐表演教学改革方案和措施,将本院的教学理念由“课堂为中心”转化为“舞台中心论”,开创了歌剧教学实践的先驱。这些年,梁琼老师作为导演,唱腔指导、合唱排练与师生通力合作,先后为音乐系排演六部整场民族歌剧,如《党的女儿》《江姐》《洪湖赤卫队》(半场)《我心飞翔》《野火春风斗古城》《冰山上的来客》。同时把19部民族歌剧的片段和片场纳入毕业班声乐表演教学中。特别是2004年至2005年,在师生同台演出的歌剧《江姐》中扮演“双枪老太婆”获得高度赞扬,改革了多年来音乐系学生只能“呆唱”,不能“活演”的教学模式,更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创了湖南省的艺术院校音乐表演声乐教学改革之首,在全国艺术院校引起极大的反响。为此,2004、2005年连续两年在该院召开中南地区和全国艺术职院声乐表演艺术现场经验交流和学术研讨会。梁琼老师在会上代表学院阐述了民族声乐教学体系中必须加强传统戏曲表演基本功训练的举措。
在科研上,梁琼老师多篇论文在省级、国家级各类重点刊物发表,还出版了一本歌剧专业教材《中国经典歌剧演唱指要》。2005年11月,中国文化部授予梁琼老师全国音乐教育最高奖——区永熙音乐教育奖。2009年,获湖南省高校名师称号。2012年,受中国文化部高司部邀请,作为全国职教六位声乐专家之一进京进行声乐研讨专题讲座。
论及个人成就,梁老师谦逊低调,淡泊名利。虽然她的教案上记录着数十位现今活跃在文艺界台前幕后的明星和杰出人士当年最原始的课堂记录,但梁老师从不气傲,永远是默默无闻地专心耕耘着,以致于在校工作多年的访谈组成员今日才得知梁老师做出了如此骄人的成绩,和与学生之间亲密无间的师生情。
这次访谈,梁老师建议:1、歌剧课可作为我院音乐表演专业特色课程来发展,提倡将戏曲声腔与手、眼、身、法、步等基本表演技法,融入到音乐表演教学中去。2、她还呼吁学院重视“戏曲声乐”研究,这对戏曲学生嗓音演唱、保护会有很大的帮助。戏曲声乐不同于一般的声乐教学,有自己的特点,至今还在摸索,希望学院领导多培养这方面的老师。
为了支持学院档案馆、校史馆建设工作,梁老师向三馆中心捐赠了五本宝贵的手写教案和85年花鼓科部分学生当年的考核记录。并将珍藏的光碟、剧照,合影和节目单交予我们扫描、复制。
几十年前手写的教案纸虽已泛黄发脆,却仍然清晰齐整地记录着每位学生当时上课状态,这是梁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的直接反映,也是学院历史发展的见证,更是青年教师学习榜样。
访谈小组对梁老师给予学院三馆中心的大力支持深表感谢,也祝福梁老师和全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采访合影)